扬州西博会再添两国宝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春梅翡翠《二十四桥》
点螺楠木雕《侠趣》漆砂砚
本报讯(特派记者 金明)昨日,第10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西博会)评奖结果公布,扬州工艺再次刮起旋风,获得西博会“百花杯”7个特等奖中2个,分别是漆器点螺楠木雕《峡趣》漆砂砚、翡翠插牌《二十四桥》,这是扬州工艺自2004年第五届西博会以来,连续六次获奖,创下了全国31个特等奖中扬州独得12个的好成绩。
另外珊瑚雕《童子拜观音》等七件作品获金奖,碧玉《菊花龙盘》等五件作品获银奖,铜奖4件,优秀奖4件,总共22件作品获奖,总获奖率高达75%。其中两个特等奖均为我市中青年工艺美术大师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首次以个人名义参加西博会的杨达生老人以美术陶瓷《薄胎瓷刻大碗》获得了金奖。瓷刻就是在瓷器上刻錾出生动优美的书画,被人称作陶瓷上的“刺绣”,因瓷器硬度大,性脆易折,难度非常大,而杨达生老人可以在跟纸一样薄的瓷碗上刻字,另观众和评为惊叹不已。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是全国工艺美术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盛会, “特等奖作品堪称国宝了”。
在两件特等奖作品中,由中青年工艺美术大师陈明杰、曹启彦设计的点螺楠木雕《峡趣》漆砂砚长宽65厘米,长103厘米,高17.5厘米,取材于长江三峡壮丽风光。砚盖以巫峡为主景,两岸崇山峻岭、岩石陡立,松林掩映,云遮雾绕;砚身古松扎于岩间,盘根错节,渐远处孤帆点点,宛若水墨画般。该作品取材于古金丝楠木,集楠木雕、漆砂砚与点螺三大工艺于一体。
由年轻的 “国大师”薛春梅设计的翡翠《二十四桥》取材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用玉雕浮雕技法,刻画出水边桥畔的吹箫亭,淡妆素裹的歌女在桥上吹箫的动人场景。作品构图层次丰富,整个画面设觉开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利用翡翠原本的色调,用刻的技法表现除了水的质感,另整件作品自然天成,别具匠心。
整体看,本届西博会,扬州参展作品以珍见长,传统工艺传承脉络清晰。“国大师”均有作品参展,中青年工艺美术大师开始崭露头角,获得两项“特等奖”,珍品乃至绝品令杭州市民赞叹不已。
本次“西博会”,扬州金属工艺作品《汴河客舟》首次参展便获铜奖. 扬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华萍表示,可喜的是在扬州工艺连续六次“夺冠”的情况下,一批中青年工艺美术大师开始成长起来,同时民间工艺大师也参与进来,并获得金奖。这些都表现了扬州工艺很好的传承,并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