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7日)是《天禄琳琅 2012扬州玉雕名家作品展》最后一天,连续16天的展览,为此次展览印刷的2500份“门票”——《天禄琳琅观战指南》即将发放完毕,参观人数也已经突破两千人。
参观者的热情都非常高,一家子来的,站在展品面前,你一言,我一言,相互交流品评作品,兴致蛮高。还有的外地游客,乘坐大巴前来,看到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玉器珍品,更是大呼“开了眼界”。
玉器的文化,从祭祀,到皇权的象征,再到富家居室的玩物,文人墨客笔下的“温润、无暇”,自上而下的几千年的传播,玉文化已经浸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或者是名字中有“玉”,或者是性格中有“玉”,男女之间的温存有“玉”,朋友之间的祝福中有“玉”,便是那寂寞的月宫之中,玉兔陪伴嫦娥,天涯若比邻,千里共婵娟的思绪中,也有“玉”;玉,神秘、神圣、高贵,也通俗、近人,因为大家都知道玉是吉祥的。
谁没有美好的向往呢?这就是玉的文化。
所以,普罗大众对玉的热情,有着上千年的厚度,更有着不需要鼓动的热度。在展览现场,我就看到有的市民自己看了展览,马上跑出展馆,去喊亲朋,带小孩的妈妈还不是提醒,“要看(展示牌)上面的字”。
博物馆是一个展示文化的地方,成长的履历同样需要来自博物馆的体验。这大概是我们文化的吸引力,也是我们在生命过程中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一次体验,这样的体验还将在以后的时间经历无数次,最终我们会在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展览只是蝴蝶掀起的一丝微风,而它的发端却是几千年的文化认同,所以,虽然观展的观众几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玉文化究竟是什么,但是他们却表现出了对玉器的浓厚的兴趣,对所见到玉器赞不绝口,对孕育玉文化的扬州赞不绝口,对富有创造力的玉雕大师们赞不绝口!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乎每一位前来观展的人都会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拍下眼前的玉雕作品。
扬州是一个玉雕琢制中心,这样的地位已经持续了数百年,至今在扬州仍遍布着大量的玉雕作坊,在弯头镇的几乎每间民房中都有琢玉的作坊,顶级的玉器收藏品亦可先睹为快,不仅如此,通过师带徒,玉雕手艺被很好的传承下来,一大批中青年玉雕创作者成长起来,在扬州这样的地方想了解玉文化那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然而,通过展览,记者也发现,大部分参观者是为了充实自己才来到博物馆,他们热爱扬州文化,希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是一批较有文化和生活品味的人,然而对于玉雕这样一门足以令扬州骄傲的行业,参观者知之甚少。
对玉料的特性、玉雕作品的设计创作、玉雕作品的题材更是无从了解。
“加之这几年玉石价格的疯长,高昂的价格更阻断了玉器与普罗大众的联系,很多消费者不得不望而兴叹,这也是玉器行业一方面热得烫手,一方面了解和真正懂得的玉器文化的人非常少的原因”
就算是直接的买家,也往往看重的是玉石本身的保值增值,忽略了玉器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天禄琳琅 2012扬州玉雕名家作品展》是扬州首次以人物为线索组织的专业玉雕精品展,展览中有玉雕界泰斗级的顾永骏,更有一批玉雕界少壮派如顾铭、杨光、冯钤、孙有庚、周阿健等人物参加,展览本身兼顾了传承与创新。这样的展览有利于观众了解扬州玉雕行业的传承情况,也集中的展现了扬州玉雕大师们的个人的风采和魅力,如顾永骏的山籽、杨光的炉瓶器皿、顾铭的人物、花鸟、冯钤的黑白青花巧雕、陈大军的薄胎器皿、董永梅的花鸟玉牌、张庆强、王桂平的都市题材、时尚之风、周阿健的田园果蔬、孙有庚的观音法相,每个人风格不同,作品精彩纷呈,让观众对于扬州玉雕艺术有直观感受,更有利收藏者、玉器爱好者、玉雕艺术研究者对每个人作品风格的了解。
《天禄琳琅 2012扬州玉雕名家作品展》在对每个人作品的选择方面也充分考虑了城市文化底蕴对玉雕作品创作的影响,所展出的作品都是具有扬州韵味的,审美情趣高雅、工艺精湛的玉雕作品,作品的创作年代也多集中于近2年。
我们可以看到,在展出的作品中既有像顾永骏《赏菊图》符合中国传统文人情趣的经典之作;也有杨光《天宫炉》、《千禧瓶》、《卣》等,它们大气庄重带有历史穿透感的厚重;也有顾铭《彩云追月》以山籽的形式展现小件玉雕的精致与趣味;也有张庆强《现代时尚》、王桂平《百乐门》完全脱离传统题材尝试现代生活的展现;有冯钤《春江水暖》江南的水乡的恬静与自然;孙有庚《寻隐者不遇》作品中虽无一人却处处见人表现出文士的隐逸淡雅,意境极好;董永梅《梅兰竹菊》清隽萧疏得君子之风⋯⋯展览中的作品不管传统题材还是现代时尚,都反映了我们扬州这座城市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反映着城市本身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文环境,他们或钟情于亭台楼阁,或注重于高质量生活品质的体验(玉器的把玩性)、或关注与个人品性的纯洁无瑕、幸福吉祥的向往,所以,细细品味《天禄琳琅 2012扬州玉雕名家作品展》上的作品,便能体味“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扬州的味道。
扬名海内外的扬州山子应该是扬州的骄傲。由于形制较一般玉雕为大,故而山籽玉材中便难免脏绺,形体也变化多端,要在如此体材上施展,必得亭台楼阁、山鸟虫鱼、人物山水无一不会,阳雕阴刻、藏脏避绺、透视构图无一不精。
作为当今首批攻克山籽雕工艺之要人, 顾永骏大师的山籽雕,如今几乎无人能匹,且书卷气十足。他的《赏菊图》,松枝奇崛,松被祥云,缭绕而去,将大半的画面占去,左边巨石削壁陡立,亭台临渊而建,若隐若现,与奇松互为照应。松下陶渊明和友人坐在石上饮酒赏菊对话,一旁则有童子随侍,自然悠闲。此作品不难看出作者心境的闲适高逸,可谓深得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精髓,实为山籽中明心见性之佳作。
明代书画家唐寅亦曾作《东篱赏菊图》,画中立意无不出自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见画中陶渊明与友人“坐石高谈(乾隆语)”,随侍小童,一个在浇水,一个在煮茶,于天地苍茫之中,闲适洒脱。唐寅画中题诗申补画意,云,“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可见无论明人还是今人,无论画家还是玉雕大师,对于南山之雅兴与真趣都是心生向往的。而能把这种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再现于玉石之上,不仅有其形,还有其神韵,并不是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博物馆参观者都有这样的幸运。
从《天禄琳琅 2012扬州玉雕名家作品展》中,我们也能看出时代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
当代的玉雕艺术创作也因此发生变化。作品不再一味求大,而在表现意境、体现个人生活情趣、品味情况下,更注重人的体验,也就是作品的把玩性。方兴未艾的上海“海派玉雕”多以花鸟、玉牌等小件为主,早年从实玉雕器皿创作的刘忠荣,如今早已是蜚声上海滩的玉雕大师,他的成名作不是炉瓶,而是玉牌,尺寸见方的玉牌,所追求的是文化的味道以及极致的个人体验(把玩性)。展览上的作品也显现出了这样的趋势。顾铭的《彩云追月》、《清心玉映》、冯钤的《春江水暖》、刘毅的《江天云漫》、张军的《黄瓜》、张庆强的《现代时尚》、余勇的《飞鸟》、陈大军的薄胎《盖碗》、董永梅的《四季花卉》等,这些作品不仅做工精细,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功能性和把玩性,可以被体验(把玩性)。
时代的变化,更多人开始追求自我情趣的满足和表达,除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高端(例如象征权利的玉玺、象征身份的玉饰等)”玉雕作品之外,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更在意自身与玉的体验(把玩性)。
10月5日,记者在云石斋看到顾铭新近创作的人物系列印章,以人物做印章,不仅别人没有做过,功能性还得到了强化,试想一位有品位的人随身携带,题字的时候掏出来钤印,该是一件很得意的事情。
因此,能够在扬州举办这样一个《天禄琳琅 2012扬州玉雕名家作品展》的展览,应该多谢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由此蕴育的众多玉雕艺术创作者。
天禄琳琅无锡品鉴会——孙有庚大师作品(1)
2014-03-25 14:57:26
天禄琳琅顾永骏师徒展在杭州开幕
2013-10-12 10:31:01
天禄琳琅顾永骏师徒展9日开幕
2013-10-07 12:09:08
千年玉 奈何寻
2012-12-12 00:52:25
《天禄琳琅》扬州玉雕名家作品展海报
2012-11-12 21:32:33
《天禄琳琅 扬州玉雕名家作品展》(组图)
2012-10-17 11:40:46
扬州的味道之天禄琳琅
2012-10-10 00:19:11
《天禄琳琅扬州玉雕名家作品展》海报赏析
2012-10-08 21:29:55
《天禄琳琅》观展人数超2000人(组图)
2012-10-02 21:16:20
扬州的魅力(序)
2012-10-01 16:10:51
《天禄琳琅 当代扬州玉雕艺术》出版
2012-09-30 21:23:32
中国网新华网报道《天禄琳琅》玉雕名家作品展
2012-09-29 22:38:38
天禄琳琅 扬州玉雕名家作品展展品(图)
2012-09-29 22:11:52
天禄琳琅-扬州玉雕名家作品展《邀请函》
2012-09-03 12:33:27
《扬州晚报》与本网联合主办《天禄琳琅》玉器展
2012-09-03 12:08:03
《2012当代扬州玉器精品特展》新闻通稿
2012-07-24 20:03:37
[随笔] 谈玉器,谈文化——器皿、山籽
2012-07-19 22:59:13
《2012扬州玉器特展》邀请媒体行程
2012-07-18 23:42:28
顾永骏参展《2012当代扬州玉器精品特展》
2012-07-16 20:03:16
《2012当代扬州玉器精品特展》正式启动
2012-07-15 21: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