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古籍《书经•禹贡篇》便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据考古佐证,在距今6500-5500年的江淮东部龙虬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玉璜、玉玦、玉管等,这说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夏代,先民们就在扬州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
至唐代民间以玉器为佩、饰品亦渐开风气。宋代扬州玉器已向陈设品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益丰富。清乾隆时,诸品皆备,扬州琢玉进入全盛时期,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10件大玉山,多为扬州琢制,其中重逾万斤被称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成为稀世之宝而名闻遐迩。
扬州琢玉遂成一派,独领风骚数百年。当代扬州作为全国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制作中心,扬州玉雕大师们设计制作了大批造型优美、琢工精致的玉器。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宝塔炉》、《白玉五行塔》,皆是古往今来玉塔中罕见之佳作;1986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设计创作的《聚珍图》碧玉山琢制完成,重达1000多公斤,是继清代乾隆年间《大禹治水图》之后200年来仅见的玉器珍品;以上玉器,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于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
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上百件,涵盖扬州玉器6个主要品类:山子雕、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展出扬州玉器大件庄重、质朴、浑厚,中、小件典雅秀丽,体现了扬州玉器兼有“南方之秀北方之雄”的艺术风格。
本次参加展览的玉雕大师10人,分别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杨光、孙有庚、王金高,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余勇、冯钤、董永梅、周鄂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吉祥,以及青年玉雕师李健、曾堂贵。
他们师承有序,积极追寻时代变化,融合多种艺术元素,专注于来自内心的创作灵感,不断创新、融合,兼收并蓄。他们在中国玉雕的大舞台中,龙腾虎跃,显露出卓越的才华和创造力,创作出别具一格的玉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