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和田玉资讯 > 《扬州玉雕非遗作品展》参展作品

《扬州玉雕非遗作品展》参展作品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时间:2019-07-18 点击:5000 次

 

       应连云港市博物馆邀请,扬州玉雕名家杨光孙有庚余勇、王金高、董永梅、冯钤周阿建吉祥、李健、曾堂贵10位玉雕大师正在连云港举办《天禄琳琅 扬州玉雕非遗作品展》,以下是部分展品及简介。

 

 

和田玉籽料《天鸡瓶》杨光作品
12.8 x 5.8 x 20.0 cm 745 g

 

       作品造型借鉴商周时期的天鸡青铜器,风格抽象写意,雕琢技法精湛。天鸡面目清秀,顶端金皮巧雕鸡冠。瓶身线条与修长的天鸡脖颈衔接自然,天鸡翅羽图案由祥云和羽毛元素融合而成,犹如祥云围绕天鸡身旁,令作品于端庄典雅中透出神圣感。

 

 

和田玉籽料《五福捧寿瓶》杨光作品
16.8 x 6.0 x 30.0 cm 1840 g


       作品由和田玉籽料整材琢制而成,质密温润,且完整硕大。瓶腹雕琢内凹圆形,其中满布浅浮雕“五福捧寿”图案,纹样繁复精美,寓意吉祥,展现出了极高的工艺水平。通观此瓶,用料端方精良,刀工细腻流畅,造型古朴厚重,具有雍容华贵的皇家风范。


 

和田玉籽料《步摇》杨光作品
14.1 x 1.0 x 6.3 cm 13.5 g


       和田玉籽料步摇,玉质细腻,油亮润泽,整体造型清新脱俗,线条流畅简洁,并修以环耳后缀,环环相扣,十分精巧。中国自古有用发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白玉、青玉《双雄》杨光作品
6.0 x 3.0 x 3.0 cm x 2 100 g

 

  

新疆青白玉《镶金八宝果盒》王金高作品
24 x 24 x 11 cm 2300 g

 

 

       作品取材20千克的新疆青白玉,耗时3年完成。2.3千克的“金镶玉”八宝果盒上,镶嵌有178克黄金,金片与玉严丝合缝。作品融合了玉雕工艺与金银细工,整器造型端庄典雅,比例匀称,构思巧妙。


 

 

和田玉籽料《蝶恋花镂空香囊》王金高作品
5.8 x 5.8 x 2.5 cm 29 g


       香囊分为上下两半,中心圆点以精细的螺纹子口连接。香囊壁极薄,饰有镂空花纹。该件作品制作难点在于掏膛均匀、花纹一致、螺口严正,是作者挑战工艺极致的创作成果。香囊壁虽薄,但和田籽料的质地与香囊镂空的网状结构令作品足够牢固,可旋开放入香料,兼顾了把玩性、装饰性和实用性。

 

 

和田玉《三节如意耳坠》王金高作品
3.5 x 1.5 x 0.9 cm
总长11cm 13 g


       作品主体为整块和田白玉雕就的三节镂空如意耳坠,其上透雕如意纹与寿字纹,寓意美好。作品综合采用了镂空雕与环链工艺,制作精细繁难。“三节镂空耳坠”的形制盛行于清代,配以碧玺、翡翠、流苏金链,兼具华贵与灵动。

 

 

 

和田玉籽料《圆满珮》王金高作品
4.3 x 4.3 x 0.8 cm 18 g


       圆满珮形制取自“活环麻花镯”,这种雕刻技艺出现于清代,曾一度失传。上世纪九十年代,作者王金高开始试制“活环麻花镯”,近年技艺基本成熟,作品已申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此件圆满珮口径小于手镯,制作难度更大,镂空雕琢的三根玉绳相互缠绕,粗细相同且间距一致,佩戴可玲玲作响,工艺精绝。

 

 

青花玉籽料《报春》孙有庚作品
28 x 19 x 11 cm 7.3 kg

 

       作品以和田青花籽雕就,玉材黑白两色界限清晰。作者以深浅浮雕、镂空雕等技法刻画出盛开在山间积雪边缘的几支梅花,点出“报春”主题。作者以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借青花玉表现出山峰的陡峭与坚实、积雪的洁白与蓬松,黑色与白色,坚实与蓬松相映成趣,堪称精品。

 

 

青花玉籽料《腾龙图》孙有庚作品
25 x 24 x 13 cm 8.5 kg


       作品以整块和田青花籽玉雕琢而成。作者随形就势,运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技法刻画罗汉的面部表情、僧衣折纹,从而将罗汉的高逸出尘表现得淋漓尽致。罗汉下方的腾龙半隐于云雾中,点出作品主题。整件作品造型生动传神,雕工细致。

  

 

和田玉籽料《月夜泛舟》玉牌 余勇作品
7.5 x 3.9 x 1.0 cm 74.2 g

 

       玉牌选材和田玉籽料,牌面浮雕新月如钩,远山隐现,一叶扁舟浮于江上,舟中二位友人一同仰视弯月。江上水波不兴,江岸风竹相吞。画面简约疏朗,极富文人雅趣。背面阳刻“泛舟江上沐清风,潋滟波光接晚空”。牌面平整光洁,是手工玉牌的工艺难点。

 

 

黄玉《指日高升》玉牌余勇作品
6.8 x 3.6 x 0.8 cm 57.4 g



       玉牌以黄玉雕就,玉色正黄。黄玉多裂,难出大件作品,如此规整的玉牌极为少见。牌面浮雕楼阁临水,有文士凭栏指日,空中圆日高悬,水上仙鹤飞舞,远处群山隐隐。画面层次清晰,繁简合宜,寓意前程似锦。


 

墨玉籽 俄碧玉白玉《三生守护》玉牌 董永梅作品
7.3 x 3.3 x 1.5 cm x 3 205.9 g

 

       作品器形取自斧形佩,分别由和田墨玉籽、俄罗斯碧玉、俄罗斯白玉雕就。作者以浮雕手法于玉牌双面琢就饕餮纹,其双目圆睁,双眉粗壮卷曲,獠牙自唇下露出,于威严中透出神秘的气息。作品玉质佳美、雕工精妙、寓意辟邪。玉牌造型规整,入手圆润光滑,宜于把玩。

 

 

 

和田玉《薄胎餐具》一组 董永梅作品
玉碗12.5 x 12.5 x 5.0 cm 85g



       此套餐具由玉碗、汤匙、筷子及筷架共十件组成。选材为和田玉之上品,颜色均匀,玉质细腻。玉碗以薄胎技法雕就,造型精巧,厚薄均一,饰以宝相花纹。薄胎汤匙则为素面,与玉碗相映成趣。此套餐具,白玉的浑厚与薄胎工艺的空灵飘逸相融,使得作品既有器皿的庄重,又不失轻盈之感。

 

 

和田玉籽料、墨玉《爱》董永梅作品
7.0 x 5.0 x 2.2 cm x 2 136 g

 

 

墨玉 青玉《漆玉茶事》玉杯一组 冯钤作品

 

       这组玉杯以墨玉、青玉为材,玉质纯净润泽。作者在杯内分别雕刻了莲花、莲蓬、游鱼,雅趣十足。玉雕工艺融合漆器髹饰工艺为这组作品的亮点,莲花、莲蓬杯采用漆上金银箔工艺,游鱼杯采用阴刻犀皮漆工艺,色调丰富,流光溢彩。杯壁厚薄适度,是一组将传统玉雕、漆艺融入到生活美学之中的实用器物。

 

 

墨玉《莲花杯》(漆上金银箔)
8.1 x 8.1 x 2.4 cm 65.7 g

 

 

 

墨玉《莲蓬杯》(漆上金银箔)
8.1 x 8.1 x 2.4 cm 64.7 g

 

 

 

墨玉《有余杯》(阴刻犀皮漆)
8.1 x 8.1 x 2.4 cm 94.5 g

 

 

 

青玉《双鱼杯》(阴刻犀皮漆)
6.9 x 6.9 x 2.1 cm 38.8 g

 


 

俄罗斯碧玉《白石虾趣牌》冯钤作品
10.5 x 3.7 x 1.2 cm 115.9 g


       作品取材俄碧,玉色阳绿,质地细腻无结构,十分难得。作者以深浅不一的浮雕表现“虾趣图”,有齐白石画虾之意蕴。虾好似在嬉戏游动,活泼、灵敏、有生命力,不见水流,却仿佛就在水中。整幅“虾趣图”洗练传神,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青花玉《兽首莲瓶》冯钤作品
11.5 x 6.3 x 5.6 cm   281 g

 

 

青海玉《放马南山 香插》周阿建作品
5.3 x 5.3 x 1.8 cm 72.8 g

 

 

       作品选用青海玉黑白料雕琢而成。作者巧借玉材的灰白两色立雕山峦与饮马,尽显徜徉山水的自由畅快。作者让远山与饮马垂直于底面,令作品的视觉效果与众不同,是一件颇堪赏玩的文房小品。

  

 

阿拉善玛瑙《蝙蝠兽指环》吉祥作品
5.5 x 2.8 x 4.0 cm 44.2 g

 

       作品取材阿拉善玛瑙,立雕欧洲传说中的“蝙蝠兽”,蝙蝠兽双目圆睁,獠牙突出,正欲振翅而起,是一件极富个性的配饰。

  

 

俄罗斯碧玉《如意摆件》李健作品
16.6 x 4.3 x 3.6 cm 95.1 g

 

       如意是吉庆的化身,为文人书房常设雅玩。此把如意以俄罗斯碧玉为材,颜色极为老辣,在造型和寓意上颇有讲究,状如灵芝、祥云,主次清晰,排布有序,线条颇具张力,清新素雅。作品体量较大,用料富足,且工艺精湛,可置于文房、厅堂之中。

 

 

俄罗斯碧玉《四灵方皿》曾堂贵作品
8.2 x 8.2 x 5.3 cm 348.2 g

 

 

        作品精选整材掏膛而成,玉色沉静均一,灯下无结构,为俄罗斯碧玉之上品。方皿器形方正,棱线外撇,富有张力。古语有云:“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四壁分别饰以四灵神兽,纹饰庄严古雅。整体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可作水洗,为文房妙品。

 

 

 

俄罗斯碧玉白玉《清莲方皿》曾堂贵作品
7.8 x 4.7 x 3.0 cm 58.0 g


       香插取材俄罗斯碧玉,玉色纯正,玉质细润无杂。香孔处的一粒白玉与香插以螺纹子口相连,燃香后可旋开清理香尾,易于打理。作者以浓绿部分巧雕一朵莲花,花旁栖息一对小甲虫,清新谐趣。

 

版权声明:
  
扬州玉器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扬州玉器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下一篇:余勇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
上一篇:《扬州玉雕非遗作品展》前言

用户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

值班编辑
浏览历史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和田玉 扬州玉器 扬州玉器网 和田玉籽料 珠宝 山东收藏网 和田玉藏家
微信号:1377359081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和田玉 | 网站地图 | 回到首页 | 作品列表
© 2006-2023 扬州玉器网 版权所有
扬州市文汇东路双子星大厦日座707室 Tel: 13773590814 QQ 57189349
ICP备案证书号:苏ICP备11044883号扬州翠千城玉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