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玉文化品读

长袖善舞--玉舞人欣赏

作者:蒋卫东    发表日期:2014-11-29

    河南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西汉玉舞人     东汉人傅毅写有《舞赋》,赞美汉代舞者“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的翩跹舞姿,而这般长袖善舞的飒爽英姿,因为玉舞人的佐证,竟让两千多年后的今人也有了如在眼前的清爽印象。     汉代玉舞人主要发现于诸侯王或贵族妻妾的墓葬中。其中,西安东郊窦氏夫妇合葬墓出土各种姿态的玉舞人8件,广州南越王墓、...

Read more

千古谜案和氏璧

作者:蒋卫东    发表日期:2014-10-05

    鲁国故城出土的战国大玉璧     春秋战国玉器中,知名度最高的,非和氏璧莫属。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战国晚期的《韩非子》,讲述了和氏璧的来历。楚人卞和在楚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先后向厉、武两世楚王献宝,因玉人相为石头,而接连被砍去左右脚,直到楚文王即位后,“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于是便有了和氏璧。后来,和氏璧的故事又被铺陈转化为&...

Read more

唐宋玉器在历史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作者:藏瓷网    发表日期:2014-09-25

  对于中国玉器发展史而言,唐宋玉器可谓开启了新的华章。有唐一代开始,随着历史背景的转换及中亚和西亚的文化艺术进入中原地区,玉器逐渐褪去了神秘和神圣的光环,走进寻常百姓家。及至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玉器的商品化、世俗化进程日益加快。一些大城市出现了“玉肆”,玉石作坊与珠宝店铺组合起来,形成了“前店后工厂”的中国民间玉器加工和销...

Read more

佩玉饰美的文化范畴

作者:黄鹤钟    发表日期:2014-09-02

     《龙凤挂佩》琢石工作室作品     在古代,凡带必有佩玉。那时的腰带有两种:一为丝织大带,一为革带。大带束衣并插以礼玉;革带系佩玉,亦有五色丝为带佩玉。有人说:“配饰是心意的旗帜。”从佩玉在各个时代的形式看,其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亦形形色色,基于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心意的流露。   佩玉的形式和内涵渗透着无限美意,在博...

Read more

中国山水精神对山水玉牌创作的影响

作者:上海商报    发表日期:2014-09-01

    玉牌以一面琢磨山水、花鸟、人物、瑞兽等图,另一面雕刻诗文、书法、印章等样式承世,其中展现文人思想、情趣和意境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中国山水式玉牌。一个优秀的玉雕艺术家,在继承喻意、吉祥等优秀传统的同时吸收着国外各种当代艺术的观念和中国传统艺术丰富璀灿的营养,找到属于自己性格、主题、工艺、风格和审美的个性语言。其实,借鉴经典中国山水画布局、构图、透视、画法等元素,对山水玉牌...

Read more

玉器之美:被赋予通天礼神的灵性

作者:香港《文汇报》    发表日期:2014-08-23

    人们常用“金声玉振”来形容声音清脆悦耳。玉,细腻坚贞,温润而泽,是美好品德和高贵身份的象征,“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器的碰撞能发出极美妙的乐声,于是先民便将其制作成饰物佩戴在身上,行止间环珮叮当,礼仪之心顿生。     玉器本身被赋予了通天礼神的灵性,“以玉作六器,以礼...

Read more

繁而不乱的春秋玉器

作者:蒋卫东    发表日期:2014-08-22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史称春秋。春秋时期,周天子权力衰微,诸侯争霸,导致西周确立的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分崩离析。各自为营的长期割据、礼崩乐坏后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以及跟域外的文化交流,使得春秋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反映在玉器上,商周以来玉器风格全国一体化的进程逐渐中断,具有鲜明区域文化特征的器型与纹饰开始形成并流行。   春秋时期...

Read more

成就君子之玉——《礼记》中的玉

作者:玉满斋    发表日期:2014-08-18

       中国古代的礼节大至天地君臣的祭祀朝拜,小至人的行走坐卧都有明确的规定,而这些明确的礼仪每一项又都有着自己明确的载体,这些载体或是服饰器物,或是动作行止。        玉正是《礼记》中的服饰器物之一。对于君子来说,一方面她是要求应该如何用玉,另一方面她又是体现实际...

Read more

【知识帖】古代玉器常见纹饰(二)

作者:华夏收藏网    发表日期:2014-08-06

8、饕餮纹:一种贪吃的怪兽的头部。 饕餮纹 商代 饕餮纹玉佩   战国期 玉雕饕餮纹玦   9、兽面纹:怪兽的脸。 兽面纹 阴线刻 浅浮雕 西周 神人兽面纹 细如毫发的阴线 良渚文化 兽面 10、剪影状动物纹饰 象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其内往往有谷纹、云纹等纹饰。 如龙纹虎纹凤纹鹰纹鸟纹象纹 龟纹 鱼纹等。 龙山文化早期的镂雕 鹰纹 环形器 商代 鹰纹 云雷...

Read more

【知识帖】古代玉器常见纹饰(一)

作者:华夏收藏网    发表日期:2014-08-06

  1、谷纹:整齐排列的蝌蚪状纹饰,象谷牙。流行于战国秦汉。 各种谷纹   汉代谷纹环   战国排列整齐、清晰的谷纹谷纹璧     2、乳丁纹:凸起的乳突状圆钉。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常见于战国秦汉。 西汉 龙凤乳钉纹玉璧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金玉相连龙带钩龙纹乳钉纹     3、云雷纹: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

Read more

笔洗的文化

作者:华夏收藏网    发表日期:2014-08-06

    在中国古代,除了一支毛笔之外,还有不少“伺候”笔的用具,用来盛水洗笔的“笔洗”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收藏市场对古代文房用具的重视,老笔洗渐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其价值也越来越被藏友所认识。     大笔洗又被称作“笔海”   笔、墨、纸和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文房用具,除了这“四宝”之...

Read more

明代出土玉器及其工艺特征

作者:华夏收藏网    发表日期:2014-08-04

一、明代玉器的工艺特征 1.质料特征 明代琢玉,多选用新疆和田料制作,其中以青玉为主,白玉次之,也有少量碧玉或墨玉作品,黄玉者极其罕见。青玉、白玉的作品,抛光大多细腻,表面光泽度极佳,颇为油润,仿佛罩上了一层透明的玻璃质,行话俗称“玻璃光”。墨玉作品,色浅,多见青灰质地夹杂褐色斑点,褐色的分布不均匀,表面也有玻璃光泽。明代碧玉,由于天然材料原因,抛光后的光泽较弱,多为油脂光...

Read more

清代扬州玉雕艺术鉴藏

作者:茅竹华    发表日期:2014-07-16

  清代的扬州玉雕艺术            清代,由于扬州地处运河、长江交汇处,渔盐漕运业十分发达,城乡经济、工商业的空前繁荣,使得扬州的玉雕也发展迅速,尤其在乾隆年间(1736-1798年),喜好玉器的乾隆皇帝成为扬州玉器发展的重要推手。乾隆年间,扬州是宫廷玉器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扬州建隆寺设有玉局,由朝廷掌控派联络员指导和安...

Read more

玉牌山水:见山立志见水生情

作者:黄鹤钟    发表日期:2014-06-17

  若想雕好一件山水作品,绘画和雕刻之造诣要求均甚高。之前写过“若水”及赵显志的山水雕,写的过程中对中国山水画论有了些“解读”,领会到一点东西。60年代在美校跟吴 木老师学过山水,算得之皮毛;近几年常与朋友谈论山水画理,亦颇有心得。   山水题材的雕刻语言讲究的是什么?首先是造型。造型是指对形象、轮廓、层次、明暗、透视等塑造或刻画能力。对客观事物的刻...

Read more

手镯如何佩戴最合适?

作者:玉满斋    发表日期:2014-05-06

       手镯,亦称“钏”、“手环”、“臂环”等,是一种戴在手腕部位的环形装饰品。其质料除了金、银、玉之外,尚有用植物藤制成者等等。手镯由来已久,起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古代不论男女都戴手镯,女性作为已婚的象征,男性则作为身份或工作性质...

Read more

和田玉的时代变迁

作者:有玉则刚    发表日期:2014-05-06

        中国的玉文化有八千年的历史,比中国的文字历史甚至还要早几千年。在漫长的玉文化历史中,玉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意义和功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玉伴随始终,出现在每一个历史节点,是我们研究和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物证。         玉文化...

Read more

和田玉器在乾隆年间的光彩

作者:叶孙进    发表日期:2014-04-26

  和田玉玉器最后的光彩是在乾隆二十五年至六十年这些年间,而且是以宫廷玉器为龙头,带动了苏州、扬州、南京等地玉肆的长足发展,这其实与当时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和具有“玉痴皇帝”雅号的乾隆皇帝的极力推动有密切关系。      乾隆二十四年,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的平准战役取得胜利,出产和田美玉的新...

Read more

圆玉在中国古代的用途

作者:玉鹤凌风    发表日期:2014-04-24

        中国古代圆玉是指玉璧、玉瑷、玉环、玉玦这四种外形相似的玉器,随着时代递进和其使用功能的隐退,现今的人们已经极少考究它们之间形制的区别,时常将玉瑷、玉环,甚至玉都归属于玉璧的规范,统称这类圆玉为玉璧,这种称谓混淆了中国古代圆玉的用途,忽略了中国古代圆玉所要传递的信息。     ...

Read more

玉器佩带的特殊形式“组佩”

作者:玉鹤凌风    发表日期:2014-04-23

        西周时期,玉器的佩带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什么呢?就是组佩。所谓组佩,很容易理解,两块以上的玉组合佩带,就叫组佩,西周组佩都是大量的玉用丝线连在一起,佩带在身上,非常漂亮。组佩中间要用一种玉器—玉璜。有学者认为“璜”字与“衡”字音近,衡有平衡之意,而玉...

Read more

高考在即 送独玉笔筒祝一举成名

作者:中华玉网    发表日期:2014-04-12

        笔筒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nbs...

Read more

配个好绳子,一件翡翠的价值也能提...

作者:莹丰玉文化     发表日期:2014-04-07

      许多朋友购买玉器,佩戴时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挂绳,一件好的玉器挂件,一定要佩一条相称的绳才算完美!   现在市场常见的挂绳分为几种,手工纺织的工艺挂绳,外形比较漂亮,挂绳的颜色也比较丰富,常见的有五彩、红,绿、蓝、棕色、黄色,黑色、七彩色,绳也有粗、细、单股、多股等等。   中国人自古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是喜气、吉祥的象征,尤其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

Read more

论“玉为国石”

作者:张位及    发表日期:2014-04-07

       在遥远遥远的过去,中国人以击石生火,以树叶兽皮遮身。在击石生火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分辨软硬不同的石头,开始鉴石。经过漫长岁月,人们发现石头中也有美丽,在认识美丽石头的过程中形成了玉的概念。“玉,石之美者”,开始在民间流传,并被写进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著作中。    &nb...

Read more

汉玉阴刻线与游丝工

作者:杨玉彬    发表日期:2014-04-07

        古今藏家玩玉、论者说玉,无不对汉玉“游丝工”阴线刻技法的精微、奇巧、圆熟、唯美推崇备至,然拘于早期文献记载阙疑、传世器与出土物中可比勘互校的典型器不多等原因,关于汉玉“游丝工”技法的诸多认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歧义,如界定汉代“游丝工”的标准、&...

Read more

中国玉器拓纹合辑

作者:盛世收藏网    发表日期:2014-04-06

 

Read more

玉觿鉴藏:治烦决乱者

作者:李智    发表日期:2014-03-31

  扬州甘泉“妾莫书”汉墓出土的玉觿     扬州甘泉“妾莫书”汉墓出土的玉觿   曾经是古代每个成年男子的必备物   本文题目出自汉代刘向编撰的《说苑·修文篇》中的“能治烦决乱者佩觿”。在当下的大小拍卖场中,也常常会发现觿(读音xi,音同西)的身影。但对于今天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

Read more

良渚玉器为何多复合件

作者:蒋卫东    发表日期:2014-03-31

瑶山M10:20玉神人兽面牌饰   良渚文化玉器依照形制造型及其出土状况,可以划分为单体件与复合件两大类。单体件,顾名思义指器形完整、不需要跟其他器件复合就具有独立功能的玉器。良渚文化单体件玉器的种类并不丰富,目前所见仅琮、璧、玦、镯、瑗、勺、匕等少数器类,但其中不乏精品,如瑶山刻纹玉匕、绞丝纹玉镯等。   复合件,是相对于单体件而言的,泛指那些需要与其他器件复合才具有完整功能的玉部件。绝大多数良...

Read more

中国与国外玉石历史的区别

作者:茯苓    发表日期:2014-03-30

1、从采玉时间上比较        这里有两个可比点,即采玉时间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大约12000年以前,我国辽南原始居民就开始用蛇纹石打制砍砸器,7000年前的新乐文化出现了磨制较精的彩石石凿,河姆渡出现了彩石玉玦,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罗布淖尔先民已经采用和阗玉磨制无孔石斧。在此后4000年里,我...

Read more

中国玉文化三段史

作者:徐梦梅    发表日期:2014-03-28

       纵观中国玉文化八千年的历史长河,可分为三段,即上游的神玉时期,中游的王玉时期和下游的民玉时期。        神玉时期是指在史前文化期的四千多年这段历史。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里,先民们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极弱,对自然界各种现象无法解释并充满恐惧,认为宇宙万...

Read more

玉器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

作者:闻道    发表日期:2014-03-28

       中国玉雕工艺源远流长,很早就以晶莹润泽的玉质、精湛绝伦的雕琢技巧、华丽多彩的艺术造型、和谐流畅的艺术风格闻名全世界,不仅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盛開的奇葩。        中国的制玉工艺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创...

Read more

古人是怎样养玉的

作者:翡翠物语    发表日期:2014-03-27

古人讲养玉,一个养字用得特别精妙,道出了玉是有生命的,对玉的爱护是养,只有养好了玉,玉才能历久弥新,光泽熠熠。   古人叫养玉也叫盘玉,盘玉分为文盘、武盘和意盘。   所谓文盘就是指一件玉器刚出土后,将它放在一个小布袋子里,然后贴身藏着,用人的体温把玉器里面的灰土水银逼出来,一年后在来把玩这块玉,直到玉器变得纯净无暇。文盘时间长,靠的是耐心和恒心,慢工出细活,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Read more

和田玉扳指的文化内涵

作者:玉尺堂和田玉    发表日期:2014-03-26

        扳指虽小,但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所了解的扳指,最初是元末明初武士戴在大拇指上,方便射箭时勾弦的玉筒状物,后来作为首饰佩戴在大拇指上。         清代谢堃在《金玉琐碎》中道:“扳指,即诗所云童子佩韦枼之韦枼也,注韦枼决也,以象...

Read more

徐州汉墓出土凤纹玉器鉴藏

作者:尹钊 岳凯 徐文楷    发表日期:2014-03-25

  凤鸟纹装饰出现得很早,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凤纹图像。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印有凤鸟、兽面和太阳纹图案的白色陶罐,其凤鸟的姿态为飞翔状,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凤形纹样。另如内蒙古赤峰出土的红山文化的凤形陶杯;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凤朝阳”象牙雕,吴县鞋山墓葬出土的良渚文化凤鸟纹壶等。在新石器时代的诸多文化类型中都出现了不少凤鸟图案,而且其装饰的大都...

Read more

郑正强:如琢如磨的古玉之美

作者:信息时报    发表日期:2014-03-24

        龙凤蛇(小龙) 年代:汉代   点评:龙头兽身,凤伴随于侧,蛇身缠绕龙身。整体造型优美奇特,尤其龙牙龙舌打磨得牙尖舌利。前人工艺之高超,思维之灵巧,让后人赞叹不已。这是前人智慧结晶之美。       星纹蒲璧 年代:战国      点评:青玉质,玉质温润,质地缜密,带有玻璃光泽,蒲纹排列规整,...

Read more

各朝代玉器纹饰特征

作者:伊晓    发表日期:2014-03-21

   1、新石器时代的纹饰      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古玉,已有精细的到线,也有浅浮雕,亦即减地凸雕。这些纹饰中不少是用凸起的线条组成,转折自如层次不同。比如龙山文化的变形兽面纹、红山文化玉龙胎(地形则的刻纹、良语文化的神祖兽面纹,就是典型的例子。良渚文化的玉璧,大多数是光素,但制作者已懂得灵活掌握几何学的同心圆原理。又像玉琼,外祀内圆...

Read more

古代玉器按功能如何分类

作者:songshuixian    发表日期:2014-03-20

          我国玉器大致可分为仪仗类、礼乐类、佩饰类、丧葬类、工具类、陈设类、生活用类以及杂器类八大类,不同类型的玉器艺术形式和用途也大不相同,下面为大家介绍下: 仪仗类:这类玉器主要有玉斧、玉刀、玉戈、玉戚等等,也称为玉兵器,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战国以后的玉器就比较少见了。   礼乐类:主要有6种...

Read more

齐鲁大讲坛开讲中国古玉文化

作者:田兆广 王培香    发表日期:2014-03-19

  日前,山东孙子研究会会长、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主任赵承凤将军主讲的“齐鲁大讲坛·孙子兵学文化分坛”,以《中华诸子百家论玉文化》为题,全面解读中国古玉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了古玉所特有的无穷奥妙和无限魅力。   赵承凤首先从中国古玉器发展简史讲起,他以翔实的考古发现和史实资料,清晰的发展脉络,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崇玉的民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

Read more

宋元玉器概述

作者:金沙藤    发表日期:2014-03-18

        中国宋代是一个手工业和工商业空前发展兴盛的时代,国富民强,文化发达。此时期的玉器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阶段。两宋玉器承袭两宋画风,通常画面构图复杂,多层次,形神兼备,有浓厚绘画趣味,完成了由唐玉偏重工艺性、雕塑性向宋玉偏重绘画性、艺术性的转变。此时的皇家用玉品种丰富多样,佩饰类有玉束带、玉佩,用具有玉辂,玉磬,...

Read more

中国玉石历史

作者:茯苓    发表日期:2014-03-18

        中国有着“玉石之国”的美誉,中华民族对玉石有着特殊的感情,它不仅是财富、地位、尊贵的象征,也是人格情操的写照。“君子比德于玉”,人们敬玉;“千金易得,美玉难求”,人们惜玉。      ...

Read more

战国时期红缟玛瑙环

作者:燕赵都市报    发表日期:2014-03-16

       玛瑙依其纹带花纹的粗细和形态分有许多品种。纹带呈“缟”状者称“缟玛瑙”,其中有红色纹带者最珍贵,称为“红缟玛瑙”。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距今2200多年)红缟玛瑙制品基本上都出于燕国、赵国、和中山国的都城和城邑,石家庄地区的平山、灵寿、...

Read more

玉石印章的收藏

作者:中华玉网    发表日期:2014-03-16

        自古以来,刻制印章的材料有多种,如玉石、金、银、铜、木、牛角(骨)、玻璃等。金印价值连城,极难得到;铜印作伪较多,真伪难辨;木印、牛角(骨)印、玻璃印等材质普通,制假也易。因此,收藏历代的印章,玉石印章是很好的选择。         印章是刻...

Read more

扬州的魅力(序)

作者:徐向明    发表日期:2012-10-01

《天禄琳琅 当代扬州玉雕艺术》——扬州的味道—— 扬州的雕版印刷 拍摄于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  《天禄琳琅 当代扬州玉雕艺术》——扬州的味道——扬州的午后街景   《天禄琳琅 当代扬州玉雕艺术》——扬州的味道——文气 拍摄于扬州古籍刻...

Read more

[人物]顾永骏50年艺术人生

作者:扬州日报    发表日期:2012-08-09

  顾永骏 2012年春摄于扬州史可法纪念馆   摄影/金明   顾永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扬派玉雕”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玉器界公认的中国“山籽雕第一人”。   2011年07月 20日,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70寿辰之际,“顾永骏从艺50周年研讨会&rdquo...

Read more

[随笔评论]宜家于玉器商业文化的...

作者:金明    发表日期:2012-06-23

宜家温馨的购物环境,吸引着游客络绎不绝的前来参观。彼此陌生的人,看起来却像在参加一个家庭派对。摄影/金明           2012年6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工作室正式搬迁至扬州天下新址,并改名为“云石斋”。受委托,为新工作室制作照片墙。笔者到宜家选购相框,遂做此文。浓郁的商业文化却被宜家演绎的细腻、温情,富于生活气息;...

Read more

汉代玉蝉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29

                玉蝉就其用途大体可分为三种:一种为佩蝉,顾名思义,是专门佩带在人身上以作装饰和避邪而用;另一种为冠蝉,是作为饰物缀于帽子上的;还有一种用途较为独特,被称之为含蝉,这是一种专门放置于死者口中的随葬品。在我国汉代,痴于对玉的迷信,以期保护死...

Read more

玉璧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27

       《雅尔》曰:“肉倍好谓之璧”。翻看史书《周礼》曰:“苍璧礼天”,这可能是现代人能够找到有关玉璧的最早文字记载。单就“玉”字而言,甲骨文中写为一竖四横,如同一串烤羊肉一般。亦有金文另有一说,臧震先生解读为:辟,劈,聂,“牒,薄切肉也&rdquo...

Read more

生命之石——和田玉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20

这是女娲补天用的五色石,是有赤黄白黑青无色组成,是由五种图案构成的。重量:238克,是一件天然的艺术品。   羊脂玉:赤如鸡冠,红皮白肉,寓意满堂红。     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的帝王史,中国的帝王史就是和田玉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田玉的文化。“和田玉”产地明确,传承有序,它贯穿了中国整个历史时期,数千年来,没有一个字能超越“玉&rdqu...

Read more

龙的传人之龙纹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20

       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文明的图腾,龙的造型、纹饰出现在各种艺术品上,它组合、虚拟多种生物优异形象,并经不断创造、完善,从而成为的能上天入渊,能消灾降福,无所不能的、神化的、吉祥的艺术形象,并成为华夏先民为表现理想和愿望的象征。在中华玉器雕塑上,从龙纹的各种造型、风格的演变,也可以看到玉器...

Read more

玉的联想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19

⒈ 只是美丽起来的石头   一向不喜欢宝石——最近却悄悄的喜欢了玉。   宝石是西方的产物,一块钻石,割成几千几百个“割切面”,光线就从那里面激而出,势凌厉,美得几乎具有侵略性,使我不由得不提防起来。我知道自己无法跟它的凶悍逼人相埒,不过至少可以决定“我不喜欢它”。让它在英女王的皇冠上闪烁,让它在展览会上伴以投射灯和响尾蛇(防...

Read more

玉器品鉴之玉文化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19

玉与儒学     春秋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一些思想家给玉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管仲认为玉具九德,孔子认为玉具十一德,因“君子比德于玉”的观点深入人心,君子佩玉成为一种时尚。玉德作为道德和行为规范深深地植根于人们心中,驱动人们崇玉、爱玉、佩玉,一代一代传承至今。故儒家学派的“崇玉”思想,把玉器人格化、道德化,...

Read more

翡翠玉与文化的渊源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17

          清代一种新的玉料——硬玉(Jadeite),也就是翡翠,由缅甸大量传入中国。翡翠的出现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玉料的来源,另一方面又全面继承了玉器加工制作的技艺。与此同时,软玉类玉器也得到极大发展,使清代的玉文化相当兴盛。     &nbs...

Read more

玉,石之美者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15

        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止其在矿物学上的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   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

Read more

慧眼识别美玉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13

       中国玉文化有着一万年的萌生发展的悠久历史并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古玉鉴定分为时代、功能、玉材、形饰、铭刻以及名称、价值、价格等若干信息,其中首要的是时代(年代)鉴定。时代(年代)鉴定可分为宏观的时代(年代)鉴定和微观的时代(年代)鉴定两大类。宏观时代鉴定的年代量比可以“纪”乃至“十纪&rdqu...

Read more

礼与玉之密不可分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12

            玉,与礼有不可分的关系。古代典礼最重玉帛。《论语·阳货》中写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无论孔子本意如何,这里都在说明玉帛是礼器的集中代表。在儒家思想及服饰观中,“以玉比德”是十分重要的观念,儒家有&ldqu...

Read more

玉器中的常用术语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12

  1. 俏色:        又称巧作,指巧妙利用玉料上的不同颜色琢成花纹,增加表现力。 2. 蛀孔:        指玉质表面大小不一,如虫蛀一般的孔洞。 3. 玉皮:        玉石表面的...

Read more

龙年寻龙:龙之九子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10

       龙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民间对它们的分类有很多,比如有鳞的叫蛟龙,无角的叫螭龙,有角的叫虬,有翅膀的叫应龙。而根据不同的历史年代发展,龙的形象也一直在发生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夔龙期:从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期,经商周,延续到秦汉,都是以商周的夔龙为代表。夔龙的原型为湾鳄或巨蜥,...

Read more

玉—君子之灵魂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09

               玉不是神器,而是君子灵魂的凝结物,散发着士人知识分子德行的浓郁香气。越过玉的形态和气质,儒生看见了自身的端庄面影。玉就是士人精神投射在矿物上的伟大镜像。        但...

Read more

养玉在身,宁静致远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3-08

        中国的玉石养生历史悠久,《神龙本草》、《本草纲目》中记载:玉石可“除中热,解烦懑,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诸多功效。        玉器可用于佩戴把玩、又作按摩工具,古代玉器很多,现在存世稀少...

Read more

龙形玉器的渊源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2-29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前身是一条从新疆向东西方运送和田玉的“玉石之路”。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商周时期,也就是丝绸之路开通1000多年前,新疆和田玉就通过玉石之路送往中原地区,成为王公贵族的宝物。从西周起,王室、贵族祭祀、朝觐和起居都要用玉,并有繁褥的规定,玉成为礼制的重要象征。徐州博物馆的馆标――狮子山楚...

Read more

玉德之美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2-27

      “玉,石之美,有五德者”。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对玉的评价是至高无上的,认为玉有玉德,人只有具备了玉的这些高尚品德才能成为君子,实现人的最高境界。所以玉的一个定义除了是“石之美者”,还应具玉的德,古人关于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r...

Read more

细说玉德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日期:2012-02-16

  春秋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一些思想家给玉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管仲认为玉具九德,孔子认为玉具十一德,因“君子比德于玉”的观点深入人心,君子佩玉成为一种时尚。玉德作为道德和行为规范深深地植根于人们心中,驱动人们崇玉、爱玉、佩玉,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它提醒每一个佩玉的人:不要忘了玉德。   管子论玉九德   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

Read more
总计 315 个记录,共 6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最新资讯
名家作品集
顾永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顾永骏 我国著名玉坛泰斗,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先生曾对扬州玉器赞不绝口,他说,“扬州山籽雕冠绝天下。”也正是山籽雕,为扬州玉器赢得了最广泛的声誉。然而,自从晚清以来,由于历史剧变,曾经鼎盛于康乾时代的山籽雕不幸失传,时间跨越两百年,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扬州玉器界才...
杨光 杨光,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联合颁发的“中国玉雕艺术大师”荣誉称号。1986年开始学艺,1999年创办“阳光玉器厂”,师从器皿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刘筱华先生,擅琢器皿件,为扬州玉器器皿类代表人物,其多件作品获得“天工奖”、“百花奖”等全国...
顾铭 <p style="text-indent:2em; "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生于1970年,为扬州玉雕领军人物。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顾铭作品简约、舒畅,山子雕文雅秀丽,意境高远,有林泉之趣,显文人雅致。近年,顾铭努力探...
孙有庚 孙有庚江苏扬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青年艺术家。孙有庚作品在秉承扬州玉雕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潜心创作,专事人物、观音、山仔,其以情带意,出古入新,将艺术之工巧与美玉之天成融为一体,风格空明淡远,作品往往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痕迹,人物指画纤纤,飘逸俊朗...
刘毅 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获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高级工艺师,他与妻子因玉结缘,令人艳羡。他的作品,既有南派玉雕的生动精致,又有北派玉雕的庄重典雅,继承了扬派玉雕的传统风格,兼具“北雄南秀”之风,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的艺术特色。擅长花鸟虫鱼,人物走兽,为扬州玉雕代...
吉祥 80后的玉雕工艺师吉祥,十六岁时师从中国玉雕名家汪德海大师学习人物把件创作。 2008年因跳水救人获第五届“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荣誉称号,并受到众多媒体关注。对于一个80后来说,被赞扬包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而吉祥的生活却并未改变,他谢绝了很多采访,埋头创作,在玉海里寻找自己的梦想。通过十年的...
余勇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传承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海派玉雕大师颜桂明,创立礼德堂玉雕工作室,作品既有扬派古典画意之美,又有海派简逸精致特色,玲珑雅致,意蕴丰富。余勇擅琢玉牌,借鉴中国画构图,大量留白,往...
朱逸坤 朱逸坤,扬派玉雕少壮派玉雕师。作品题材新颖、风格独特,创新性较强。其作品多以俏色巧雕为主,他把俏色运用于创意和设计中,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雕细琢的工艺,赋予作品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其中作品《霸王出世》在“老凤祥杯”中国首饰设计制作电视大奖赛中获得设计制作奖;2008年,他设计制作的《笋壶》在“百花玉缘杯...
周阿建 周阿建,获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江苏省玉石雕刻大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雕刻高级技师荣誉称号,专擅白菜的雕琢,风格兼具“扬州工”浑厚工巧的特点,又借鉴海派玉雕清新细腻的雕刻手法,其雕琢的白菜,形体自然浑厚有如天成,白菜之叶翻卷夸张若云卷云舒;其善用俏色巧雕昆虫于白菜上,作品栩栩如生,人称“阿建白...
董永梅 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其琢玉近三十年,作品精致秀雅,秉承了扬州玉雕兼有细腻雄浑的特点,玉雕杂件、摆件出古入新;人物雕刻纤纤俊朗;白玉把玩件、山水牌更是将艺术之工巧、美玉之天成融会贯通,颇具诗画意境。其多件玉雕作品在...
王金高 王金高,1973年生,江苏高邮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国家高级雕刻技师、高邮市政协委员、扬州市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理事。师从扬州玉器厂老一辈玉雕名家焦一鸣先生、中国工艺美...
许康 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983年进扬州玉器厂,专攻人物、杂件,1997年创办歆玉园玉坊,从事玉雕创作30年,其博采众长,大胆研究和创新玉雕工艺新技法,开拓玉雕市场大众化、平民化发展的新理念;培育玉雕艺术高雅、民俗,并与旅游相结合的新思维。闯出了一条坚持传统技法与电控技法双向发展的新路子。 许康创作...
高鹰 高鹰,扬州玉雕师,1992年进入扬州玉器厂学艺,2000年跟随中国玉雕名家、海派玉雕大师颜桂明学习人物、动物雕刻。2004年创立自己的玉雕工作室,潜心创作。作品以小件为主,工致典雅。
刘月川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中国玉雕艺术大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上海玉石雕刻大师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宝协玉石雕刻委员会委员 工信部工艺美术创新发展联盟常务委员 中国玉雕研究院特聘专家委员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曾堂贵 曾堂贵,2000年学习玉雕技艺,擅琢器皿,2008年创立堂贵玉坊,高级技师,扬州玉石文化协会会员,苏州市玉石文化协会理事单位,中国艺术家协会安徽省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玉石雕刻大师,师承苏州玉雕师柴艺扬。出生于1985年,思想新锐,敢于创新,做出具有趣味性的创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和田玉 | 网站地图 | 回到首页 | 作品列表
© 2006-2023 扬州玉器网 版权所有
扬州市文汇东路双子星大厦日座707室 Tel: 13773590814 QQ 57189349
ICP备案证书号:苏ICP备11044883号扬州翠千城玉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rss